常德日報記者 楊志英 通訊員 騰燕妮 文/圖 “醫者父母心,春風化雨深”“笑容病痛春風手,化育生機仁者心”——近日,84歲的葛爺爺滿懷激動,將兩面飽含深情的錦旗送到了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桂英教授手中,感謝醫院消化內科團隊以精湛技術和高度擔當,助他免受手術之苦,重獲健康。
6月21日,午間進食時,葛爺爺突發嗆咳、惡心嘔吐,無法飲水。女兒立即將他送往市內某醫院急診。CT檢查發現其頸部食道內有不明團塊異物,既非魚刺也非骨頭。因葛爺爺已完全無法飲水,醫生緊急將他收治入院準備手術。然而,因手術風險極高,該院醫生建議其家屬立即將他轉上級醫院進行心胸外科手術。
面對轉診建議和高風險手術的擔憂,葛爺爺的女兒們心急如焚。她們嘗試聯系湘雅常德醫院尋求幫助。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明確表示:“先轉來我們這里,我們會盡力處理。”這給了家屬極大的信心。當晚,葛爺爺被轉至湘雅常德醫院。
該院反應迅速,連夜召集多學科(MDT)專家會診,共同研討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6月24日,張桂英教授在查房時發現,盡管葛爺爺已四天滴水未進,患者一般情況及心肺功能尚可,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患者狀況的精準把握,張教授決定在手術前進行一項關鍵性的嘗試——胃鏡檢查術。
然而,考慮到患者基礎病較多,加之存在肺部感染,胃鏡操作如行插管麻醉存在一定風險,為了規避風險,消化內科團隊決定嘗試通過咽喉局部噴麻醉藥的方法行胃鏡檢查。通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及與患者有效的溝通,在張教授的指導下,消化內科團隊成功地為葛爺爺進行胃鏡探查術,胃鏡順利地進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腸。整個內鏡檢查過程順利,患者無不良反應。
令人驚喜的是,鏡下顯示憩室內已空空如也,原先的異物竟消失無蹤!為驗證檢查結果,張教授讓家屬嘗試給葛爺爺喂水。葛爺爺順利飲水,未再出現嗆咳和嘔吐,這一結果讓在場的家屬和醫護人員都激動不已——這意味著,84歲高齡、基礎狀況復雜的葛爺爺,成功避免了高風險手術。
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劫后余生的喜悅和對醫護人員的無盡感激,讓葛爺爺這位飽讀詩書的老人文思泉涌。他連夜揮毫,寫下飽含深情的詩篇致謝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全體醫護人員:
食道阻隔苦難熬,仁術破障有奇招。專家執鏡探幽邃,憩室現形沉疴消。數日苦痛頃刻散,三春溫語晝夜勞。白衣非是神祇手,卻護人間笑靨嬌。